1)工程措施,主要是修建顺岸主坝和梯形丁坝,适用于河道上游,水流流速大,纵坡陡,河岸崩塌严重的河段。
(2)纯生物性措施,主要是种植河谷林,适用于河道下游,且该河段水流流速小,岸坎较稳定,且土质适宜种植河谷林的河段。
(3)工程与生物措施相结合,主要是修建顺岸主坝和梯形丁坝并种植护堤林,适用于河道中下游,水流流速适中,岸坎稳定性较差,河流游荡,堤后土质可种植护堤林的河段。
总结多年的运行经验,工程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形式治理范围较广,适应性强,不但发挥了工程措施应急的效果,而且治理河道的同时也完成了生态建设,生物治理成效逐渐呈现。近年来,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治理河道的形式,在博州河道治理中应用较多。
树如何防洪水
一棵树不能防洪水
一群树 就象一面墙
起到阻挡作用
还有 大片树木可以固定土壤 不会引发泥石流
湿地水生植物防洪水冲走措施有哪些使用六边形的固定砖。湿地水生植物防洪水冲走措施有使用六边形的固定砖,将植物种在里面就可以了。洪水到来时,来不及转移的人员,要就近迅速向山坡、高地、楼房、避洪台等地转移,或者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层、大树、高墙等高的地方暂避。
河道防洪应急治理主要采取哪些措施1、水土保持措施布设的原则
①根据工程处于北方土石山区,结合工程实际和项目区属轻度水蚀区的特点,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科学配置、优化布局。
②注重施工过程中造成人为扰动区及弃土,设计临时性防治措施,尽量减少新增水土流失。
③吸取当地同类项目水土保持防治经验,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尽量做到高科技、低投入、高效益,有效地防治项目建设新增和原有的水土流失。
④既注重各防治区内部的科学性,又关注分区之间的联系性、系统性。
⑤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的基本观念,尊重自然规律,并与周边景观相协调。
⑥防治措施布设要与主体工程密切结合,相互协调,形成整体。⑦工程材料尽量选用当地材料,做到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
2、大沙河口段治理工程主要任务为河道清淤疏浚和拆除重建因疏浚河道而影响结构安全的桥梁,拆除阻水路坝和便桥,使河道排水畅通,开挖后及时采用1m3挖掘机配8t自卸汽车将弃土统一运往已选定的弃土场。沿途做好洒水、除尘等工作。
3、植物措施
为了防治河岸水土流失,河道两侧边坡撒播狗牙根护坡。经现场勘测结合主体设计报告,河道治理长度23.45km,两侧边坡各撒播草籽宽度3m左右,共需撒播狗牙根护坡14.07hm2。
扩展资料:
规定积淹水点处置的主要内容:
有效处置积淹水点是保障市民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顺利进行的基础,第二十条明确了“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规划、城乡建设、公安、城市管理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对积水淹水点进行分析研究,制定整治方案。在整治方案未实施前,每年汛前应当预先采取处置措施。对汛期新出现的积水淹水点,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及时采取应急措施进行处置”的规定。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城市防洪
什么树种在塘坝上防汛很合适?我国有悠久的柳树种植历史,并认识到在河堤上种植柳树可以固护堤岸以防崩塌, 维护河堤安全。先秦著作《管子·度地》中就明确指出"树以荆棘, 以固其地, 杂之以柏杨, 以备决水。"隋代以后民间开始大规模在河堤植柳《开河记》中有"大业中, 开汴渠, 两堤上栽垂柳。诏民间有柳一株, 赏一缣, 百姓竞植之"。宋代中央政府就已经将河道两岸种植柳树写入到*法律中中,在《宋史》便有"缘汴河州县长吏, 常以春首课民夹岸植榆柳, 以固堤防"的记载。《四明它山水利备览》指出河道两岸种植柳树的防洪原理"植榉、柳之属, 令其根盘错据。 岁久沙积, 林木茂盛, 其堤愈固, 必成高岸, 可以*"。
明嘉靖年间 (1522—1566年) 的治黄医生刘天和在总结前人工作基础上,提出了治河固堤的"植柳六法"。"六法"分别是卧柳、低柳、编柳、深柳、漫柳、高柳。卧柳是指春初筑堤时在大堤内外自堤底部至顶部用一层土,"横铺枝深二尺,土面留二寸";低柳是指在大堤内外自堤底部至顶部,"纵横一尺栽一株,入土二尺,土面留二寸";编柳是指用柳树树桩密栽,将小柳树卧倒栽种,如同编篱笆,堤高一丈,则栽十层。这种方法是用来加固和保护堤岸的;深柳是指"倒岸冲堤洪水,急栽深柳,将四尺,八尺或一丈二尺铁裹引橛钉穴俾深,将带梢柳枝,连皮栽入,即用稀泥灌满穴道,勿令动摇。纵横五尺,栽一株。多则十余层,少则五层。数年后下则根株固结,入土愈深,上则枝梢长茂。河水冲啮亦可障御";漫柳则是在坡水漫流却难以筑堤的地方,密栽低小柽柳数十层,俗称随河柳,水退之后,泥沙在上面堆积,逐渐生长,数年之后,自成巨堤;高柳就是在河堤的内外用高大的柳桩成行栽种。
永定河河北省固安段的古柳树
到了清代,中央政府更是鼓励在植柳防洪。康熙皇帝为了推广植柳护堤还制定了捐资种树的政策。后来乾隆帝在永定河金门闸畔作《堤柳》诗总结植柳固堤之事。"堤柳以护堤,宜内不宜外;内则根盘结,御浪堤弗败;外惟徒饰观,水至堤仍坏;此理本易晓,倒置尚有在;而况其精微,莫解亦奚怪。经过命补植,缓急或少赖;治标滋小助,探源斯岂逮。"道光时期,武城县知县厉秀芳作《武城民堰种柳记》探讨种植柳树与区域防洪安全。兹附录于下:
卫水至伏秋而涨起,往往淹民田舍,故前人筑堤以防之。至今岁修无敢懈,而犹不免于溃决者,沙土松浮故也。余莅斯邑三年矣,往来堤上相度既久,思所以固此堤者,惟种柳宜。今春政